在最近的CTBC Bank Co., Ltd. v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2024] HKCFI 2820一案中,香港法院原讼法庭(“法院”)驳回了被告以不便诉讼地原则(forum non conveniens)(“FNC”)为由提出搁置程序,将诉讼交由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贵阳法院”)进行审理的申请。在今年早些时候,本所汇报了另一起香港法院驳回类似申请的案件(于此处参见本所此前的新闻更新)。
背景
在一单涉及从南美向中国内地出售绿色石油焦的交易中,原告(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担任卖方的银行,被告(中国工商银行)则担任买方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卖方开立了一份以其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信用证”),卖方向中国工商银行提交了所有符合要求的单据,及一张金额约为6300万元人民币(“款项”)的汇票,规定中国工商银行在汇票见票后90天内付款。中国工商银行确认了接受这些单据,并将付款日期定为2023年8月30日(“确认”)。依赖于该确认,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将该款项存入了卖方的账户。
随后,在2023年8月30日之前,贵阳法院下达临时禁令,禁止中国工商银行支付该笔款项。该禁令与买方在贵阳法院起诉卖方及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的诉讼中提出的欺诈指控有关(“内地欺诈诉讼”)。该内地欺诈诉讼是于2023年9月20日启动的。于2023年11月22日,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在香港对中国工商银行提起诉讼,追讨信用证及汇票项下的该笔款项。
在香港诉讼程序启动后不久,于2023年12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又以买方涉嫌信用证欺诈为由,另行在贵阳法院提起了诉讼,起诉卖方及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要求撤销确认及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内地承兑诉讼”)。
不便诉讼地(FNC)原则
关于FNC的适用原则最近在ING Bank NV v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2024] HKCFI 2220一案中有所阐述(参见本所此前的新闻更新)。为解答是否存在另一个具有司法管辖权的可用法院可以更适当地审理诉讼以维护各方利益及实现司法公正这一问题,法院采用了三阶段的测试标准:
法院的判决
经考虑并权衡所有相关因素后,法院并不认为贵阳法院明显地或显著地较香港法院更适合审理本案:
结论
近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跨境纠纷显著增加。此类增长可归因于不断发展的经济一体化及管辖双方互动的复杂法律环境。随着两个司法管辖区的企业与个人越来越频繁地参与贸易、投资及各类商业活动,发生法律冲突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香港法院以公正及恪守法治著称,在裁决此类纠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法院通过考虑司法管辖权、准据法及解决冲突最合适的诉讼地等因素,竭力平衡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利益。
通过研究最近两起基于FNC的搁置诉讼申请,可以留意到香港法院不会仅仅因为准据法是中国内地法或涉及内地因素而轻易搁置香港的诉讼程序。香港法院会仔细审查并采用严谨的原则性方法来深思熟虑地处理任何管辖权异议,同时兼顾所有各方的利益并维护司法公正。
请点击此处查阅完整的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