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庭」)近期就 Anthony Mackay v Chi-X Asia Pacific Holdings Ltd [2024] HKCFI 2901 一案作出判決,再次強調了訂立清晰書面僱傭合約的重要性。
背景
本案起因於 Anthony Mackay 先生(「Mackay 先生」)與 Chi-X Asia Pacific Holdings Limited(「Chi-X AP」)之間就行政總裁職位的聘用條款產生爭議。案中,Mackay 先生指稱在正式就任前,他與 Chi-X AP 達成了一項口頭協議。據他表示,協議內容包括年薪50萬美元,以及某些重要權益,當中包括參與公司長期投資計劃(「投資計劃」)的資格以及首年50萬美元的保證獎金(「所謂的保證獎金」),而且這些權益據稱在Mackay先於在首年內離職的情況下仍會獲得保障。
雙方其後簽訂的書面僱傭合約並未反映有關所謂的保證獎金的條款,反而規定每個財政年度的獎金將予以酌情決定。此外,雖然Mackay先生與Chi-X AP雙方均有法律代表,並曾經就投資計劃的條款進行談判,但當Chi-X AP向Mackay先生展示投資計劃的草擬條款時,他因需要核實數據而未有簽署。Mackay先生聲稱,他其後在與Chi-X AP代表的電話通話中口頭同意加入投資計劃。
在Chi-X AP於首年內終止與Mackay先生的僱傭關係後,他就多項權益,包括但不限於所謂的保證獎金及投資計劃下的未付權益向Chi-X AP提出申索。
法庭裁決要點
儘管口頭協議可具有約束力,但主張存在口頭協議的一方必須就其存在和條款承擔舉證責任。此舉證責任要求申索人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在評估據稱口頭協議的真實性時,同期文件證據及當事人其後的行為尤其關鍵。
在評估Mackay先生的申索時,法庭展開了基於事實的調查,並詳細審視現有證據。法庭准予部分有書面依據的申索,包括有關2016年3月的薪酬(儘管修訂後的僱傭合約訂明僱傭期由2016年4月1日起計)、逾期薪金利息、未付職業退休計劃供款及報銷開支等的申索。然而,對於主要依賴據稱口頭協議的申索,法庭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
法庭並不信納Chi-X AP曾口頭同意向Mackay先生支付所謂的保證獎金,理由包括但不限於:Mackay 先生的薪酬方案文件及Mackay 先生和Chi-X AP代表在其僱傭期開始前後的通訊均沒有提及所謂的保證獎金;相反,書面僱傭合約規定獎金的支付和金額屬董事會「絕對酌情」決定事項;而且 Mackay 先生有關這一點的申辯前後不一致。即使根據Mackay先生的另一種説法,即Chi-X AP董事會未有依照普通法下的理性及誠信責任(即Braganza責任)行使其給予獎金的酌情權,法庭也認為無充分證據證明董事會拒絕給予獎金的的決定無理、不合理或欠缺誠信。就此,法庭強調司法機構在干預董事會決定時需要克制,特別是當有文件支持其財務及表現考慮時。
同樣地,法庭亦駁回了Mackay先生有關其在投資計劃下的權益的申索。法庭認為,由於 Mackay先生沒有正式接受投資計劃的條款,且相關權益的比例分配當時仍在協商中,這些都難以支持雙方已達成協議的說法。Mackay先生聲稱雙方律師不知悉口頭協議的解釋亦缺乏說服力,因為並無任何同期文件或通訊記錄佐證。
重要啟示
本案再次強調了在香港商業環境下,訂立仔細起草、全面的書面僱傭合約的重要性。對僱主和僱員而言,本案都是一個重要提醒,並凸顯在處理行政人員薪酬等重大事項時依賴口頭協議的風險。案例清楚表明,全面的書面合約對於訂明雙方權責、管理期望及預防糾紛至關重要。
完整判決可於此查閱(僅提供英文版本)。
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最近就因牽涉會計或企業失當行為指控而被停牌的上市公司進行的獨立調查發布了一份指引信(「该指引」)。該指引詳細闡述了聯交所對調查範圍及程序、獨立性和透明度要求的期望,以及上市發行人如何能夠盡快恢復股份買賣。
以下是該指引的若干重點:
獨立委員會的組成
該指引強調在組成調查委員會時須考慮確保其獨立性的各項因素。聯交所要求獨立委員會每位成員以書面形式確認其獨立性,且委員會不應包括其獨立性可能受到合理質疑的董事,例如在關鍵時間可能曾參與或知悉失當行為的董事。就會計方面的調查,獨立委員會應有至少一名具適當專業資格或會計或相關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的成員。
該指引明確指出,獨立委員會不應聘用曾代表發行人、其關連人士或曾參與失當行為的人士的顧問(包括其法律顧問)。
委任調查員的考慮因素
獨立委員會聘用的調查員須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能力、資源及時間來進行調查。在選擇調查員時應考慮其處理類似性質和複雜程度個案的經驗及聲譽。
若涉嫌的失當行為可能牽涉欺詐活動,委員會應聘請具備適當專業知識的法證調查員。該指引指出,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應更換調查員。如必須更換,發行人須發布公告,充分說明更換的理由。
規劃、監察及批判地進行評估
獨立員會必須就調查的目的、範圍及方法與調查員達成共識,並建立定期通報機制以監察調查員的進度。就涉及會計違規行為的個案,該指引特別強調與發行人核數師保持定期溝通、就調查期間發現的任何其他與會計相關的問題或失當行為進行定期溝通的重要性。委員會亦須確保核數師對調查員的方法及結果感到滿意。
獨立委員會應對調查結果採取適當的懷疑態度,而非全盤接受調查結果。例如,在評估受訪者否認參與未經授權交易時,委員會必須考慮受訪者的職位及職責。如果受訪者具有交易審批權,調查人員必須徹底查明其如何能夠對有關交易不知情。
調查缺失的慣常例子
聯交所特別指出若干常見的調查缺失,包括:
調查過程中若發現發行人的內部監控系統有待改進,獨立委員會必須批判地評估是否需要擴大調查範圍,並充分解決任何系統性問題。
匯報及披露要求
調查結果完備後,發行人應及時發布公告,概述調查報告的內容。該指引明確指出,公告至少應涵蓋獨立委員會就以下事項的評估:
董事會亦應就失當行為對發行人的影響作出評估,並就實施補救措施制定時間表。
銘德有限法律責任合夥律師事務所經常就獨立調查出任發行人及獨立委員會的代表律師,對獨立調查的相關工作擁有豐富經驗,並曾協助多家長期停牌發行人成功復牌。如需任何協助,歡迎聯絡我們的團隊成員。
我們非常高興地宣布,我們爭議解決和監管訴訟團隊的合夥人鄺永駿律師, 登上了2024年LexisNexis® (律商聯訊)的“LexisNexis® 40 UNDER 40” (“40位40歲以下精英”)榜單(大中華區)。
LexisNexis® 40 UNDER 40獎項是一項由LexisNexis®(全球知名的法律、監管和商業資訊服務提供者)頒發的著名獎項,旨在表彰40位年齡在40歲以下、在其法律領域展示了卓越的潛力和強烈的發展動力的頂尖法律專業人士。Jun在2024年榜單中獲得認可,標示了鄺律師在過去一年中的貢獻,還凸顯了他的卓越表現。
鄺律師與銘德有限法律責任合伙律師事務所的爭議解決團隊工作了十多年,積累了廣泛的爭議解決實踐經驗,特別是在金融服務監管、有爭議的遺囑認證和遺產管理、競爭法監管案件和商業訴訟方面。鄺律師的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在團隊處理的許多重要案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包括涉及億萬富翁遺產爭議的長時間高等法院審判、競爭事務審裁處的執行訴訟、協助一香港上市公司進行内部調查以讓其恢復股份交易、以及市場不當行為審裁處中的監管訴訟。
鄺律師提供卓越法律服務的能力及提供實用、以客戶為中心的建議,不僅為銘德所創造了顯著價值,也推動了他在大中華區的法律業務。鄺律師最近通過大灣區律師資格考試,進一步展示了他擴展服務客戶能力和服務範圍的承諾。
這一榮譽是對銘德所的集體努力和支持文化的肯定,也反映了銘德所追求卓越和創新的高標準。
我們向鄺律師表示衷心的祝賀,祝賀他獲得這一實至名歸的榮譽。我們為鄺律師是銘德所團隊的一員感到自豪,並期待他繼續取得成功。請與我們共同慶祝鄺律師的這一非凡成就。
於2024年11月12日,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向證監會持牌法團(「持牌法團」)發布了一份通函,關於持牌法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語言模型(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nguage models)(「AI語言模型」),或以AI語言模型為基礎的第三方產品,提供與其受規管活動有關的服務或功能(「通函」)。證監會確認,持牌法團可以使用或正在使用AI語言模型來回應客戶查詢、總結資料、生成研究報告、識別投資訊號,及生成電腦代碼。
證監會支持持牌法團以負責任的方式使用AI語言模型,以便促進創新及提升營運效率。在通函中,證監會提醒持牌法團使用AI語言模型的有關風險,包括幻覺風險(hallucination risks)、偏見、網絡攻擊、不慎泄漏機密資料,及違反個人資料私隱與知識產權法例。證監會亦對使用AI語言模型的持牌法團提出了監管要求,包括落實有效的政策、程序,及內部監控措施。其中包括,持牌法團應確保落實高級管理層的監督及管治、適當的模型風險管理、有效的網絡保安,及數據風險管理。
此外,證監會將使用AI語言模型向投資者或客戶提供投資建議、意見或研究視之為高風險用例。因此,持牌法團須就此類高風險用例采取額外的風險紓減措施,包括在將AI語言模型的輸出內容轉達給使用者前,在過程中應有人員介入負責處理幻覺風險及確保有關內容的事實準確性。證監會提醒有意在高風險用例中使用AI語言模型的持牌法團,必須遵守《證券及期貨(發牌及註冊)(資料)規則》下的通知規定,並鼓勵他們與證監會商討有關計劃。
根據通函,本所留意到證監會的一般態度是,提供正確資料的義務在於持牌法團自身的責任及其專業責任。如出現錯誤信息,責任不在於AI語言模型,而在於使用者,尤其是在此情況下未能進行必要核實的持牌法團。此種態度並不新穎,AI語言模型的使用將取決於人員監督的有效性,及識別可由AI語言模型執行並應由其執行的任務的能力。
請點擊此處查閱通函全文。
在最近的CTBC Bank Co., Ltd. v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2024] HKCFI 2820一案中,香港法院原訟法庭(「法院」)駁回了被告以不便訴訟地原則(forum non conveniens)(「FNC」)為由提出擱置程序,將訴訟交由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貴陽法院」)進行審理的申請。在今年早些時候,本所匯報了另一起香港法院駁回類似申請的案件(於此處參見本所此前的新聞更新)。
背景
在一單涉及從南美向中國內地出售綠色石油焦的交易中,原告(中國信托商業銀行)擔任賣方的銀行,被告(中國工商銀行)則擔任買方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為賣方開立了一份以其為受益人的不可撤銷信用證(「信用證」),賣方向中國工商銀行提交了所有符合要求的單據,及一張金額約為6300萬元人民幣(「款項」)的匯票,規定中國工商銀行在匯票見票後90天內付款。中國工商銀行確認了接受這些單據,並將付款日期定為2023年8月30日(「確認」)。依賴於該確認,中國信托商業銀行將該款項存入了賣方的賬戶。
隨後,在2023年8月30日之前,貴陽法院下達臨時禁令,禁止中國工商銀行支付該筆款項。該禁令與買方在貴陽法院起訴賣方及中國工商銀行貴州分行的訴訟中提出的欺詐指控有關(「內地欺詐訴訟」)。該內地欺詐訴訟是於2023年9月20日啟動的。於2023年11月22日,中國信托商業銀行在香港對中國工商銀行提起訴訟,追討信用證及匯票項下的該筆款項。
在香港訴訟程序啟動後不久,於2023年12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又以買方涉嫌信用證欺詐為由,另行在貴陽法院提起了訴訟,起訴賣方及中國信托商業銀行,要求撤銷確認及信用證項下的付款義務(「內地承兌訴訟」)。
不便訴訟地(FNC)原則
關於FNC的適用原則最近在ING Bank NV v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2024] HKCFI 2220一案中有所闡述(參見本所此前的新聞更新)。為解答是否存在另一個具有司法管轄權的可用法院可以更適當地審理訴訟以維護各方利益及實現司法公正這一問題,法院采用了三階段的測試標準:
法院的判決
經考慮並權衡所有相關因素後,法院並不認為貴陽法院明顯地或顯著地較香港法院更適合審理本案:
結論
近年來,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跨境糾紛顯著增加。此類增長可歸因於不斷發展的經濟一體化及管轄雙方互動的復雜法律環境。隨著兩個司法管轄區的企業與個人越來越頻繁地參與貿易、投資及各類商業活動,發生法律沖突的可能性也隨之上升。香港法院以公正及恪守法治著稱,在裁決此類糾紛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香港法院通過考慮司法管轄權、準據法及解決沖突最合適的訴訟地等因素,竭力平衡所有訴訟參與人的利益。
通過研究最近兩起基於FNC的擱置訴訟申請,可以留意到香港法院不會僅僅因為準據法是中國內地法或涉及內地因素而輕易擱置香港的訴訟程序。香港法院會仔細審查並采用嚴謹的原則性方法來深思熟慮地處理任何管轄權異議,同時兼顧所有各方的利益並維護司法公正。
請點擊此處查閱完整的判決書。
查看我們全球分所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