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原讼庭就Hypertec Systems Inc. v Yifim Limited [2022] HKCFI 482一案颁下判决理由,确认了法庭有权发出归属令,以帮助网络欺诈案件的受害人追讨转至银行账户的款项。
本案涉及一宗电邮诈骗,案中原告因受骗而将款项转至两位被告于香港所持有的银行账户。法庭首先确认了以下原则:由于有款项因欺诈而被转出及收取,藉法律的施行,被告以法律构定信托形式为原告持有该笔款项,因此,在衡平法中,原告有权追踪及追讨存于被告银行账户中的款项。基于此项原则,原讼庭继而考虑了法庭是否有权发出归属令以命令银行将款项归还予原告人。
归属令的法律基础来自《受託人條例》(第29章)第52条,条例的相关部分摘录如下:-
“(1) 在以下任何情况下 ——
[……]
(e) 凡股票或据法权产是藉按揭或其他方式归属予受讬人,而法院又觉得适宜,法院均可作出命令,将转让或要求转让股票的权利,或收取股票的股息或收益的权利,或为有关据法权产提出起诉或进行追讨的权利,归属法院所委任的人,
[……]
(5) 法院可就根据本条例条文而归属的任何股票或据法权产的转让权利的行使方式,作出声明及给予指示。”
最近,归属令的法律基础及法庭在网络欺诈案件中发出归属令的权力一直是备受争论的议题。早前,在800 Columbia Project Company LLC v Chengfang Trade [2020] HKCFI 1293一案中,原讼庭裁定,第52(1)(e)条给予法庭的权力并不应用于发出归属令以容许原告人追讨因诈骗而转至被告人手中的款项,原因是该法例并未有涵盖在此等情况下的法律构定信托人。800 Columbia Project Company LLC一案的裁决获法庭在Tokić DOO v Hongkong Shui Fat Trading [2020] HKCFI 1822 及Essilor Manufacturing (Thailand) v G Doulatram [2020] HKCFI 1790中采纳。
然而,在Wismettac Asian Foods v United Top Properties [2020] HKCFI 1504一案中,原讼庭考虑了800 Columbia Project Company LLC一案及其他沿用该案裁决的案件后,却对第52(1)(e)条采取了较宽松的解读方式,并指出该条中”受托人“一词包括法律构定受托人,而”按揭或其他方式“则包括藉法律施行的方式(即包括法律构定信托)。此裁决获得了本案Hypertec Systems Inc.(以及Star Therapeutics Inc v. Leabon Technology (HK) Ltd [2021] HKCFI 1715 及 Lexcom Informationssysteme GmbH v Hongkong Joyee Holdings Co Ltd [2021] HKCFI 3389)采纳,其中原讼庭裁定:-
“就因诈骗或错误而转至收款人银行账户的款项而言,如原告能证明藉法律的施行构成了法律构定信托,法庭则能引用第52(1)(e)条发出归属令。“
尽管如此,法庭重申,要在网络欺诈案件中发出归属令,则必须符合以下两项条件:-
如果上述两项条件得以满足,法院就有权根据第52(1)(e)条授予归属令。根据第52(5)条,根据此项命令,资金能直接归属于受害人。换言之,银行必须将资金转回受害人(即该法律构定信托的受益人)。因此,尽管此议题最近于原讼庭中备受争议,但归属令很可能仍然是网络欺诈受害者追回其因受骗而转至其他银行账户的资金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