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證監會」) 在2021年9月15日就建議修訂 (i) 《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 (適用於持牌法團) 》及 (ii)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出適用於有聯繫實體的防止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指引》 (以下統稱「《打擊洗錢指引》」) 發表了諮詢總結。該等修訂旨在使《打擊洗錢指引》與財務行動特別組織的標準(尤其是《有關適用於證券業的風險為本的方法的指引》)看齊。
經修訂的《打擊洗錢指引》旨在就採取風險為本的方法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 (「洗錢/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方面,概述關鍵原則,並向證券業界提供實用指引。根據該風險為本的方法,持牌法團須識別及評估其所面對的洗錢/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以及就持牌法團業務的性質、規模及複雜程度實施適當及充分的打擊洗錢/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政策,從而減低其所識別的洗錢/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經修訂的《打擊洗錢指引》中的主要修改涉及多方面,其中包括 (i) 進行風險評估時應採取的步驟及考慮的風險指標; (ii) 對跨境代理關係實施的額外盡職審查; (iii) 持牌法團對較低及較高風險客戶或業務關係可採取的簡化及更嚴格的措施; (iv) 可疑交易及活動的預警指標;及 (v) 處理第三者存款及付款的政策、程序及措施。
經修訂的《打擊洗錢指引》已於2021年9月30日生效 (有關跨境代理關係的規定則將在六個月的過渡期結束後於2022年3月30日生效) 。
詳情請於此處參閱證監會的諮詢總結。
小額薪酬索償仲裁處(「仲裁處」)負責仲裁小額僱傭申索,為某些僱傭相關糾紛(包括因《僱傭條例》(香港法例第57章)條文引起的糾紛)提供簡單、廉宜的追索途徑。與勞資審裁處的申索一樣,儘管當事人可以在「幕後」取得法律意見,其法律代表均沒有在仲裁處席前發言的權利。因此,與訟雙方的當事人須親自出席仲裁處席前處理案件。在仲裁處進行聆訊的申索由仲裁官公開審理,其作出的裁定或命令具有法律約束力。
自 2021 年 9 月 17 日起,仲裁處對於在 2021 年 9 月 17 日或之後產生的申索的司法管轄權限,由每名申索人的申索款額上限不超過8,000港元上調至不超過15,000港元1。每宗申索最多可由10名申索人提出,而每名申索人就該提出申索的權利所產生的申索款額不超過15,000港元。仲裁處亦允許一名申索人代表自己及其他申索人(但總共不多於5名申索人)向同一被告人作出代表申索。
仲裁處的司法管轄權限提高,預料將導致其案件量增加,有助減輕勞資審裁處的壓力。一些屬仲裁處司法管轄權範圍內的簡單申索,例如關於假日、年假或病假的權利、終止僱傭合約時須支付而又不超過15,000港元的款項的爭議,均可被快捷、經濟地處理。
1 對於2021年9月17日之前產生的申索,仲裁處的司法管轄權仍限於處理每名申索人不超過8,000港元的申索款額上限。
原訟法庭最近在Quaestus Capital Pte Ltd 對 Everton Associates Limited及另一人 [2021] HKCFI 1367一案中,就一家牽涉於一筆「無追索權貸款」(non-recourse loan)計劃的證券經紀行就香港法庭的管轄權提出的非正審挑戰作出了裁定。該證券經紀行依據相關經紀協議中一條賦予倫敦法院專屬管轄權的條款,要求將一項根據《高等法院規則》第11號命令容許於境外送達令狀的命令作廢。
原訟法庭裁定,儘管協議中載有專屬管轄權條款,而該條款足以涵蓋借款人的申索,但法庭認為仍有強而有力的理由允許原告繼續在香港進行針對該經紀行所提起的法律程序。
背景
該筆「無追索權貸款」的借款人為一間於新加坡註冊成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該公司希望獲得資金以供其業務營運。所謂「無追索權」,是指在發生違約的情況下,貸款人只能用抵押品來償還貸款,並不能對借款人提出任何進一步的申索。
借款人透過中介的介紹,以其所持有中國金屬資源利用有限公司(一家於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股份(以下簡稱「該等股份」)作抵押,與貸款人訂立了「無追索權、非所有權轉讓的股權抵押定期貸款」安排(equity collateralised non-recourse non-title transfer term loan)。
2020年4月21日,借款人與貸款人訂立貸款協議和質押協議。兩份協議要求借款人將該等股份轉讓至貸款協議中指明的「Look’s Securities Limited」(以下簡稱「Look’s」)的經紀帳戶作為抵押品。Look’s 是一家由貸款人指定的香港證券經紀行。借款人、貸款人及Look’s簽訂了一份抵押品管理協議,以管理抵押品的託管安排。簽訂的所有協議均受香港法律管轄,而且註明香港法院擁有非專屬管轄權。此外,該等協議還明確指出,除發生違約事件外,抵押品的實益擁有權不會產生任何變化。
2020年6月1日,根據貸款協議,借款人將9400萬股的該等股份存入Look’s的賬戶。數日後,貸款人表示,銀行因爲需要滿足合規程序,所以批出資金將出現延誤。貸款人繼而要求借款人在另一家經紀行「Axis Capital Markets Limited」(以下簡稱「Axis」)開立賬戶,因貸款人於Axis備有即時可動用的資金。借款人同意,並於Axis開立賬戶。為此,借款人、貸款人及Axis簽訂了經紀賬戶控制協議(以下簡稱「Axis協議」)。Axis協議載有一項英國法律適用條款和一項賦予倫敦法院專屬管轄權的條款。
然而,即使貸款人最終沒有根據貸款協議向借款人支付任何款項,其竟被發現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透過與第三方訂立的抵押協議處置了該等股份。
借款人指控貸款人、Axis和參與處置該等股份的第三方共同參與了一項欺詐計劃。
專屬管轄權條款
Axis協議規定:
「同意管轄權;地點;放棄陪審團審訊。本協議各方同意英格蘭倫敦法院擁有專屬管轄權,以及審理從上述法院提出的上訴的所有法院均擁有管轄權,以處理本[Axis協議]任何一方所提出因本[Axis協議]或任何相關文件所引起的或與之以任何方式相關的任何起訴、訴訟或其他法律程序。本協議各方特此不可撤銷且無條件地放棄就繼續在任何該等法庭的任何訴訟或法律程序提出任何非便利訴訟地的抗辯、任何審判地點的異議,以及基於任何一方因其居住地或居籍而所享有的任何管轄權權利。」
借款人認為香港法院應有管轄權對涉及Axis的糾紛作出裁決的論據分為三個方面:-
原訟法庭的裁決
原訟法庭裁定,專屬管轄權條款所用的字眼寬泛,因而推定了各方應是有意在各方所建立的關係中產生了任何爭議(不論是因合同或侵權行為,或是其他訴訟因由而引起)時,將爭議交由倫敦法院作出裁決。借款人對Axis的申索,無論是基於欺詐還是基於其在知情的情況下接收財產,均是因Axis對該等股份的託管所引起,而該託管則是Axis協議及該等股份被處置的直接結果。因此,借款人的申索須受該專屬管轄權條款所約束。
原訟法庭駁回「因『欺詐破壞一切』,所以Axis協議中所載的專屬管轄權條款無效」這一論點。原訟法庭引用了管轄權條款的分割性原則,管轄權條款應被視為一項單獨的協議,因此只能基於與管轄權條款直接相關的因由而被廢止。如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借款人對管轄權條款毫不知情,或顯示借款人被刻意誤導從而同意英國法院擁有專
專屬管轄權,則不應在涉案協議整體無效的申訴(例如欺詐)中,排除適用該專屬管轄權條款。
原訟法庭雖然裁定專屬管轄權條款適用於本爭議,但認為案件有強而有力的理由使法庭不施行此條款。法庭行使其酌情權,拒絕作出將已於境外送達的令狀作廢的命令。
在允許借款人繼續在香港對Axis進行法律程序時,原訟法庭的主要考慮似乎是要避免重複的法律程序。鑒於借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的貸款協議和質押協議中所載的管轄權條款規定香港法院具有司法管轄權,而Axis協議中的管轄權條款則規定倫敦法院具有司法管轄權,如借款人未能在香港對Axis提出申索,則必然會出現兩套法律程序,一套於倫敦而另一套則於香港進行。法官認為有必要避免「災難性」的情況發生,即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內分別進行不同的訴訟,導致出現兩個不同的審訊並由兩個不同的裁判庭作出兩個裁決,其各自基於不完整的資料而作出,以及有獲得不一致決定的確實風險。
儘管如此,法官仍保留Axis追究因借款人違反專屬管轄權條款而蒙受的任何損失(例如,與倫敦相比,在香港提起訴訟所產生的任何額外費用)提出損害賠償要求的權利。
啟示
如締約各方同意外國法院擁有專屬管轄權處理因該合同而引起的糾紛,法庭通常會透過擱置香港的法律程序以施行此協議。儘管如此,如有強而有力的理由,法庭會行使其酌情權,拒絕擱置違反該協議而展開的法律程序。
本案中,即使該條款賦予倫敦法院專屬管轄權,原訟法庭確信申索人已證明有強而有力的理由允許其繼續在香港進行法律程序,原因是各方所牽涉的爭議是因同一事實所引起的、部分爭議將在香港提起訴訟、以及有產生重複的法律程序的確實風險,從而導致不同的裁判庭對事實的認定得出不同的結論。
還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本案中,儘管借款人成功地抵抗了管轄權異議,但原訟法庭仍然拒絕就訟費作出任何命令,原因是借款人在單方面申請將令狀於境外送達時並沒有披露某些關鍵事宜。法官批評借款人在支持其申請的誓章中未有提及需要提出強而有力的理由或原因説明為何即使有條款賦予倫敦法院專屬管轄權,香港法院仍應就此案行使管轄權。法官亦批評借款人未嘗試證明如此強而有力的理由的存在。由於Axis在早前的非正審申請中已提到了有關專屬外國管轄權條款的原則,因此借款人的疏漏更為嚴重。由此可見,在提出將令狀於境外送達的單方面申請時,申請人應切記全面及坦白的披露責任的重要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21年8月20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是中國首部針對個人信息保護而訂立的全面法律,並將於2021年11月1日施行。
《個人信息保護法》擁有境外法律效力,適用於在中國境外及境內處理個人信息的活動。
境外個人或組織在中國境外處理中國境內自然人個人信息並以 (i) 向中國境內自然人提供產品或服務為目的,或以 (ii) 分析、評估中國境內自然人的行為為目的的個人或組織將適用《個人信息保護法》。這些個人或組織須在中國境內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代表負責處理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事務。
2021年7月16日,《2021年財務匯報局(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在憲報刊憲。《條例草案》旨在繼續發展財務匯報局(「財匯局」)成為全面而獨立的會計專業規管和監察機構 。《條例草案》修訂《財務匯報局條例》(第588 章)的目的包括,提升會計專業規管體制的獨立性;透過註冊、簽發執業證書、查察、調查及紀律處分規管會計專業人士;為財匯局更名;並為財匯局訂立新職能[1]。
背景
目前,香港會計師公會(「會計師公會」)被賦予某些規管會計師及執業單位[2]的權力,其中包括根據《專業會計師條例》(第 50 章)簽發執業證書、進行註冊、調查及作出紀律處分。財匯局則在《財務匯報局條例》下負責監管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3],並能對負責上市實體項目的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及其負責人行使查察、調查及紀律處分的權力。
財匯局對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實行監管的依據是在2018年推行的,將此等監管權力由會計師公會轉交予財匯局的改革建議。政府一直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推行規管改革,並表明將會有進一步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條例草案》旨在向財匯局轉交更多目前由會計師公會行使的權力。
立法建議
改革措施的重點建議概述如下:
鑑於財匯局的規管範圍會從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擴大至涵蓋所有會計師,財匯局將更名為「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會財局」),該名稱能更充分地反映其於改革後的角色及職能[4]。同樣地,現行的《財務匯報局條例》將更名為「《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條例》」[5]。
《條例草案》建議在《財務匯報局條例》中增訂第2A部條文[6],就會財局向會計師發出執業證書[7]以及為會計師事務所[8]及執業法團[9]註冊的新增職能作出規定。《條例草案》亦要求會財局設立及備存執業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及執業法團(執業單位)註冊紀錄冊[10]。
就上述職能,建議增訂的第2A部規定了相關罪行,包括冒充執業會計師或從事執業會計師執業[11];無執業證書而簽署審計報告[12];及宣傳或表示本身合資格從事執業[13]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會財局監督下會計師公會將繼續負責為會計師註冊、舉辦專業考試、推行專業資格課程及持續專業發展機制、以及就香港會計師的註冊事宜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會計師團體訂立相互或交互承認協議。
根據建議增訂至《財務匯報局條例》的 3AA 部[14],會財局可委任會計師查察員就某執業單位進行查察,以決定該單位有否遵守、維持或以應用專業標準。《條例草案》也規定了會財局對專業人士[15]進行調查的權力。此外,《條例草案》將賦予會財局對專業人士進行紀律處分的權力。若專業人士作出任何失當行爲從而違反《財務匯報局條例》中新增訂的第37AA 條的規定,會財局可根據新增訂的第37CA 條向該專業人士施加處分[16]。有關處分包括: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議的制度下,對違規的專業人士施行紀律處分的權力範圍,實施處分的類型及程度將與現行的《專業會計師條例》的規定類似並具有可比性[17]。
會財局將監督會計師公會執行下述職能[18]:
目前,根據《財務匯報局條例》第37N條設立的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覆核審裁處(「審裁處」 )是一個獨立的覆核審裁機構,有權覆核會計師公會就本地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註冊事宜所作的決定、財匯局就境外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的認可事宜及涉及所有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的紀律處分事宜所作的決定。《條例草案》旨在擴大審裁處的覆核範圍以涵蓋所有會財局作出的有關發出執業證書、為會計師事務所及執業法團註冊及對會計師及執業單位進行紀律處分事宜的一切決定。鑑於審裁處的職能不斷擴大,《修訂草案》建議將其名稱更改為「會計及財務匯報覆核審裁處」[19]。
根據現行的《財務匯報局條例》,如覆核程序的任何一方不滿審裁處作出的覆核裁定,該方可就該裁定向上訴法庭提出上訴,但需要獲得上訴法庭批予上訴許可[20]。由於《條例草案》并未建議對此作出修改,現行的上訴機制將在建議修訂的《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條例》下維持不變。
《條例草案》建議設立一個新的諮詢委員會,就任何關於會財局規管目標及職能政策的事宜向會財局提供意見。
《條例草案》增訂新條文讓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在《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條例》頒佈后可就《專業會計師條例》下由會計師公會負責的執業單位註冊及頒發執業證書等事項的未決申請制定過渡及保留條文。該等條文將構成附屬法例,於立法會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通過後施行。
《條例草案》建議所有在新制度實施前已獲會計師公會批准的註冊申請保持有效,而在新制度實施當日尚未完成處理的申請則會在實施當日轉交會財局處理。在新制度實施當日,正在由會計師公會處理及未完成的執業審核、調查和紀律處分將繼續根據《專業會計師條例》下的機制進行。在此等過渡安排下獲得的執業審核或調查結果將轉交予會財局跟進[21]。
立法程序時間表
《條例草案》已於2021 年 7 月 21 日的立法會會議經過首讀。法案委員會也於2021 年 7 月 23日成立。在撰寫本文時,《條例草案》的二讀辯論尚未恢復,恢復日期將另行通知。
減輕合規成本的可能及會計師的獨立監管
政府表示《條例草案》的合理性之一是確保資源可被更有效地運用並減輕合規負擔。目前,擁有公眾利益實體項目及所有其他項目的個別執業單位及會計師須分別接受財匯局及會計師公會的查察。這種安排或許會對相關實體造成額外的合規負擔。但是,另一方面,業界亦有憂慮指《條例草案》所建議的制度可能會加重非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及註冊會計師的合規成本及負擔。
政府也表示,通過賦予獨立於業界的規管機構規管權力以確保公平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商業樞紐的地位,改革將使得本港的會計行業的監管制度與國際標準及實踐更趨一致。在這方面,會計師公會承認,雖然監管方法不盡相同,但對公眾利益實體審計師進行獨立監管是其他司法管轄區的一個共通點。會計師公會稱,適用於整個會計行業的監管模式因司法管轄區而異,而這種差異反映了不同司法管轄區的不同會計行業性質及結構。
結論
如上所述,與先前只牽涉到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的草案相比,《條例草案》對整個會計行業的監管有更廣泛的改革並將牽涉更多的持份者。與任何其他改革一樣,由於各持份者所關注的問題不盡相同,業界相信更廣泛的諮詢更能確保改革的有效性。
[1] 《條例草案》第C4019頁。
[2] 執業單位指《專業會計師條例》(第50章)第2條所指的 (a)執業會計師事務所;(b) 執業會計師;或(c)執業法團。
[3] 公眾利益實體指(a)上市股權法團;或(b)上市集體投資計劃 (《財務匯報局條例》第3(1)條(第588 章))。
[4] 《條例草案》第10條。
[5] 《條例草案》第4條。
[6] 《條例草案》第19條。
[7] 增訂的第 2A 部第1 分部(《條例草案》第19條)。
[8] 增訂的第 2A 部第2 分部(《條例草案》第19條)。
[9] 增訂的第 2A 部第3 分部(《條例草案》第19條);會財局亦會負責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的註冊(《條例草案》第20條),會計師公會則會繼續規管會計師。
[10] 增訂的第 2A 部第4分部(《條例草案》第19條)。
[11] 增訂的第 2A 部第5分部。
[12] 同上。
[13] 同上。
[14] 《條例草案》第42條。
[15] 建議「專業人士」在《條例草案》第5(21)條下的定義為(a) 會計師;或(b)執業單位。
[16] 《條例草案》第64條。
[17] 《專業會計師條例》(第 50 章)第35條。
[18] 《條例草案》第12(4)條。
[19] 《條例草案》第75(2)條。
[20] 《財務匯報局條例》第37ZF條及第37ZG條。
[21] 2021年7月14日的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第17-19節
查看我們全球分所的最新消息